近日,小龙虾生物质全组分绿色高值化利用项目签约仪式在湖北潜江举行。潜江市农业发展集团与中科荣信(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虾壳资源从低端利用向高端开发的转变,实现产业价值的跃升和区域经济的升级。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长期致力于大宗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成功突破虾壳脱乙酰这一技术瓶颈,工艺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合作将加快这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步伐。中科荣信作为项目产业化主导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酶反应 - 膜分离技术,具备高效制备壳寡糖的工程化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绿色饲料、生物农药等多个绿色农业关键场景,技术成熟度与市场适配度高,为推动规模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 “基础研究 + 工程技术 + 产业资本” 的深度融合,双方将打造全球首个万吨级虾壳生物基材料生产基地,为我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树立标杆。
壳寡糖是由几丁质(主要来源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的外壳)经脱乙酰化得到壳聚糖后,再进一步通过生物酶解或化学降解等工艺,将大分子壳聚糖 “切割” 成聚合度较低的小分子片段(通常由 2-20 个氨基葡萄糖组成)。与它的前体壳聚糖相比,壳寡糖最大的特点是水溶性显著改善。这一突破让它更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从而展现出更优异的生物活性。
研究表明,壳寡糖拥有多种潜在的健康益处:它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也展现出潜力。因此,它在健康食品、功能性饲料、农业(如生物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医药材料(如伤口敷料)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简而言之,壳寡糖是从废弃虾蟹壳中 “变废为宝” 获得的高附加值小分子产物。凭借其良好的水溶性和多样的生物活性,成为连接健康、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物材料之一。有效利用虾壳副产物,开发基于虾壳废弃物的利用途径和产品类型,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环境污染,对于虾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