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19 日消息,为解决生物农药稳定性和功效难题,中国农业大学研究人员开展以植物次生代谢物调控印楝素纳米组装的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研究人员利用 TA、PA 和没食子酸这三种植物基产品,将脂溶性的印楝素改造成共组装纳米系统。通过溶剂交换法制备出共组装纳米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发现,TA 和 PA 可作为动态交联介质,使印楝素共组装成相对较小的聚集体并分散在水中,当 TA 与印楝素摩尔比为 1:8 时,AT NPs 的共组装率达 82.46%,平均粒径约 120nm,PDI 为 0.028,ζ 电位为 - 32mV,形成了稳定的纳米系统;PA 与 AZA 摩尔比为 4:1 时,AP NPs 也能形成稳定系统,共组装率 70.96%。AT NPs 和 AP NPs 在作物叶片上的润湿性、粘附性和保留率都显著优于印楝素乳油悬浮液,且更耐雨冲刷,光稳定性也更好,还能响应不同 pH 环境实现印楝素的可控释放。对亚洲玉米螟和棉蚜的杀虫活性试验表明,纳米系统对其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且对植物生长安全。这为生物农药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环保的新途径,有望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